齐聚香江之畔 共赴科创之约——记2023亚太地区创新科技及能力提升展览会
发布时间: 2024-01-02 作者: 开云综合网/案例

  长风浩荡,湾区浪涌。12月14日~15日,由中国民航局联合香港特区政府民航处、香港国际航空学院举办的2023亚太地区创新科技及能力提升展览会让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汇集了来自全球民航界的目光,超过2000名注册观众齐聚香江之畔,共赴科创之约。

  2023亚太地区创新科技及能力提升展览会让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汇集了来自全球民航界的目光。

  前沿产品在这里集中亮相——近60家境内外企业、研究机构及培训机构参展,集中展示民航空管、机场、航空器运行等领域的科学技术创新产品。

  深刻洞见在这里荟萃交融——25名业界专家学者分享真知灼见,围绕空中航行服务、机场运行科技和人才能力提升三大主题展开的3场专家研讨精彩纷呈。

  合作前景在这里拓展延伸——以此次展览会的举办为契机,参展单位在深化内地与香港的战略合作、加强民航业人才合作、加强民航科创产品合作等领域达成了一系列合作成果。

  正如中国民航局副局长崔晓峰在开幕仪式的致辞中所说,中国民航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积极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在民航安全与应急保障、航空器适航审定、机场建设与运行以及空管系统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为中国民航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更好促进了亚太与全球民航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这场以“凝聚创科力量,共建无缝天空”为主题的展览会,不仅为中国民航科创产品走向世界推开了一扇窗,也为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球民航科学技术创新合作格局搭起了一座桥。

  近年来,中国民航深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格外的重视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提升和创新平台建设,各单位聚焦安全能力、运行效率、服务品质、节能降碳等方向,持续推进民航科学技术创新工作,为民航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2023亚太地区创新科技及能力提升展览会,为中国民航的科学技术创新成果搭建了一个面向全球的展示平台。

  以科技创新提升安全能力。在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展台上,LANZU-1型特性材料拦阻系统(EMAS)通过电子沙盘模型的形式进行展示,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看。这是中国民航大型安全设施装备走在世界前列的产品,其行业标准被国际民航组织当作制定相关国际标准的重要参考是依据。在中国民航局第二研究所展台上重点展示的远程塔台系统(RMT)同样非常关注,它以远程监视信息替代现场目视观察,既能为支线机场提供远程机场管制服务,也能为大中型机场提供不可视机坪管制服务,有助于提升机场航班运行安全水平。

  以科技创新提高运行效率。走近中国民航局空中交通管理局展台,全国民航流量管理平台上闪烁的各种信息引起了观众们的好奇心。全国民航流量管理平台作为民航三中心建设的核心项目,遵循“统一数据交换、统一平台运行、统一时隙分配、统一工作流程”的原则,强化中央协调管理能力,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精细化运行管理。由中航材导航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与厦门航空共同研发的天枢飞行系统也在本次展览会中亮相,在实际应用中,其计算速率已达到国内和近洋地区飞行计划1秒~3秒制作完成、洲际飞行计划10秒~15秒制作完成,领先于国外厂商的同类产品。

  以科技创新改善服务品质。在本次展览会上,中航信移动科技有限公司向大众展示了 “千穰”大模型,在它的帮助下,航旅纵横APP具备了与旅客进行多轮日常对话,提供实时、准确、全面的民航信息,通过跨模态理解实现“以文搜图”等多方的功能。作为“中国智造”的代表性企业,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将一套融合了CT、毫米波、AI和机器人等技术的智能安检系统带到了展览会现场,该系统允许旅客在安检时不必取出液体、电子科技类产品等物品单独过机,有助于改善旅客的过检体验。

  以科学技术创新实现节能降碳。在本次展览会上,多家厂商不约而同地展示了为响应“双碳”目标而研发的新能源民航设备:中国航油自主研发的新能源底盘飞机管线加油车,实现了新能源作为动力源在机场管线加油车中的应用,填补了国内空白;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与相关企业联合研制的高性能全电驱动机场专用消防车,攻克了全电全驱底盘传动技术、电传动力分配技术、多电机协同驱动技术、整车热量控制技术等多项技术难题;威海广泰展示了全球首台套空侧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站,该设备解决了传统电动空港地面设备充电桩充电时间长、车辆使用效率低、充电操作人员旁站等待时间长等技术痛点。

  长期以来,内地与香港民航秉持创新、协调、融合、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深化拓展交流合作,特别是在推进大湾区民航融合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本次展览会上,在内地参展商的展板或者宣传册中,介绍了内地与香港民航携手并进,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在人才教育培训方面,中国民航大学与香港国际航空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聚焦机场、空管、飞行等民航重点领域,开展航空国际化人才培训,联合举办培训课程、研讨会和进行师资交流。还于今年联合举办了首届津港学生航空夏令营。

  在技术交流与合作方面,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科协等港方代表性单位在科学研究、项目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围绕民航健康安全云端数据采集与监测技术、终端智能可穿戴设备研发、及个性化健康干预体系构建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合作。

  在产品应用方面,北京京航安机场工程有限公司参与了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泊位引导系统、充电桩系统等工程的建设;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参与了香港国际机场UASDIS(反无人机)等项目建设工作,成为其低空预警雷达等设备和系统的供应商;中集天达控股有限公司为香港国际机场提供了包括货站传动设备、旅客登机桥、双头机坪摆渡车、双头医疗车等在内的一系列空港与物流设备装备。

  本次展览会也成为了进一步深化和促进内地与香港民航业的融合发展,人才融合、技术融合、市场融合的良好契机。

  在展览会期间,民航局国际合作服务中心与香港国际航空学院签订备忘录,将在课程开发、海外招生、宣传推广、专题研究、会议展览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重点围绕面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民航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领域开展合作;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航处签署《关于加强民航科学技术合作意向书》,将建立民航科学技术协作机制,在民航危险品运输管理的政策、规章和标准制定,有关技术评估和检测工作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分别与国泰航空有限公司和香港国际航空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在人才教育培训、人员培训和校园招聘等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中航材导航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与建联工程设备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粤港澳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空情报系统建设开展合作。

  促进民航在更大领域扩大开放,增创民航在国际合作和竞争上的新优势是“十四五”期间,中国民航实现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发力方向。

  记者在展览会上了解到,近年来,中国民航局空中交通管理局先后向柬埔寨、斯里兰卡等国家援建了闪电探测系统、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等气象基础设施;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先后参与了老挝琅勃拉邦运输机场、尼泊尔博克拉机场的飞行程序设计工作;中国民航局第二研究所先后承担了以尼日利亚、赞比亚、萨摩亚、刚果、安哥拉、柬埔寨等10余个国家的民航机场智慧运行领域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国民航大学开展了“中国—东盟航空人员飞行运行性能培训”“‘一带一路’国家机场管制及机场管理研修班”、安哥拉地勤培训等多个援外培训项目;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与新加坡民航局进行科研合作,为新加坡樟宜机场研制并提供了440套ADS-B车载应答器,用于机场车辆的场面监视。

  “背靠祖国、联通世界”,这是香港得天独厚的显著优势。借助香港的国际化环境,通过展会的形式,搭建民航科学技术创新领域展示、交流、合作平台,将中国民航优秀的技术、产品、标准推向世界,这也是举办本次亚太地区创新科技及能力提升展览会的初衷之一。

  为期两天的展览会,吸引了全球超过2000名注册观众参加,与会的行业领袖与专家来自超过35个国家和地区,这充足表现了展览会的国际化程度。

  为期两天的展览会吸引了全球超过2000名注册观众参加,与会的行业领袖与专家来自超过35个国家和地区,这充足表现了展览会的国际化程度。

  在以机场运行科技、人才能力提升和空中航行服务为主题所展开的3场专家研讨中,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李郁、中国民航大学校长丁水汀以及民航数据通信公司首席科学家朱衍波与来自全球的资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分别围绕“空地一体化运行提升机场运行效率”“民航人才培养的理论思考与实践经验”以及“基于空地数据链的四维航迹精准运行促进亚太地区空管协同发展”的话题进行主题演讲。

  交流促发展,合作赢未来。2023亚太地区创新科技及能力提升展览会的成功举办,为亚太各国乃至全球加强民航科学技术创新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将为打造全球民航科学技术创新共同体注入新的动能。(中国民航报 记者刘韶滨)(编辑:孙文瑾 校对:王亚玲 审核:程凌)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办公电话传真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