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 2024-02-29 作者: wwwkaiyun.com

  2007年以来,节能减排开始成为中国各级政府强力推进的重大举措,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的强制实施,将大大缓解经济迅速增加带来的环境和资源压力,为顺利完成十一五计划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节能减排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要求。我国当前面临着经济社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和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突出矛盾。目前我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达到自然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极限,为了使经济稳步的增长可持续,缓解巨大的环境压力,必须以环境友好的方式推动经济稳步的增长。节能减排就是要从源头预防污染产生,最有效地减少资源消耗,不排放废弃物,从而真正解决当代中国的发展困境。

  其次,节能减排是应对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迫切需要。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一直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07年以来,从世界环境日、八国峰会、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到夏季达沃斯峰会等,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节能减排几乎是逢会必谈的主题。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与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过程中排放二氧化碳的量紧密关联。气候变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尽管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依然是我们的主题,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也要主动承担节能减排的国际责任。因为减少排放、保护自然环境是我们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要求,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努力走出一条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高产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保护自然环境双赢的目标,这是对世界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一大贡献。

  最后,节能减排倡导正确的政绩观。今年8月2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节约能源保护自然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中透露,今年下半年全国省级领导班子换届,节能减排工作将成为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这就表明,干部考核中节能减排指标的硬化,将塑造一个崭新的政绩观。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体系中工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偏低,低于世界中等水准约30个百分点。特别要关注的是,我国产业体系没有朝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方向变动。近年我国以增加供应为最大的目的建设的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化工、建材等项目相继上马,势必增加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增大节能减排的压力。

  节能降耗一直是我国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的重点,但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节能成绩是在粗放经营、浪费较大的基础上取得的,技术进步对节能的贡献只有大约10%。我国整体技术水平还落后发达国家15—20年。技术进步转化为企业的节能绩效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

  虽然国家将节能降耗工作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政策实施效果,包括针对节能减排的投资发挥的作用,存在滞后期。一些投资还没有马上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能源消耗总量的持续增长,又是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现实中还存在一些与政策导向相悖的问题:一方面中央决定、给出的节能降耗的行政信号十分明显;另一方面,由于地方利益的驱动,不少地方和企业仍我行我素,争先恐后上项目,特别是重化工项目。对国家要求关闭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率的小企业的规定置之不理。

  中国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