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芯融资】2021年EDA领域融资“全景图”,超15起事件、规模或超20亿元
集微网消息,“2022年,目前看到的是智能手机品牌厂商拉货情况不太理想。” 一位深耕于手机产业链的人士说到。
谈及今年整个手机市场的整体竞争态势,realm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徐起近期曾直言,今年将是竞争更加激烈的一年,一方面各家都在发力,新荣耀的回归也不容小觑。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市场手机的销量在往下走,预计2022年整体大盘会降到2.8亿台-2.9亿台左右。
而针对2022年手机市场情况,有业内资深人士预测,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或许会出现略增长的趋势,其坦言,2021年全球手机出货量约有13.2亿部左右,2022年顶多在2021年的基础上增加3000—4000万台左右。
“手机市场增量主要在海外,最重要的是看海外疫情状况。”一位深耕于手机产业链的人士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事实上,各大手机品牌厂商2022年的出货目标基本已敲定,不过,虽然说手机品牌厂商都定下了各自的出货目标,但是2022年依然是手机厂商们艰难前行的一年。
手机高端龙头企业苹果上调2022年上半年手机出货、小米则剑指三星,争取全球手机出货龙头宝座、荣耀方面也开始重整旗鼓、OPPO、vivo也企图2022年进一步发力。
那么各大手机品牌2022年手机出货目标又是如何规划的呢?以苹果为例,在2021年年底时,有媒体曾报道称,苹果通知把2022年上半年iphone的出货目标提高30%。如果按照2021年1.3亿台的量来算的线年上半年苹果规划手机出货量将达1.7亿台。
当然,除了苹果手机以外,全球出货量TOP级的其它手机品牌厂商对2022年的手机市场更是充满了野心。
根据已披露的消息显示,三星2022年目标是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占据21.9%以上的份额。三星执行官认为,长期疫情可能会增加整个2022年智能手机的销售量,他希望能从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而各家的目标也颇为一致,都企图实现更大的出货量。一位深耕于手机产业链的人士与笔者沟通时表示,2022年三星手机的出货目标是约3.3亿台、而小米目标出货约为2.6亿台、荣耀目标出货约为8000万台、OPPO的目标出货为2亿台、vivo的目标出货约为1.5亿台。
“2021年华为淡出市场后,在高端手机市场,苹果是最大的受益者,而在低端手机市场,各家TOP级的手机品牌厂商可谓雨露均沾,而2022年手机市场或并不太乐观,疫情影响了经济,同时智能手机缺乏亮点,或难以刺激消费。”另外一位深耕于手机产业链的人士说到。
该人士也坦言,“虽然手机品牌厂商都定下了各自的出货目标,但是2022年依然是手机厂商们艰难前行的一年,不过,2022年荣耀可能会成为智能手机市场中的一匹黑马,它的出货有望在2021年的基础上实现翻倍增长。”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仅是目标出货,而出货目标并不等于实际的出货,要知道在手机消费端,智能手机似乎正进入一个销量瓶颈期。对于这一点,有一家手机厂商中国区负责人曾表示,从行业的生命周期角度来看,手机行业现在已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中后端,换机周期平均都超过24个月。
换句话来说,消费者的换机周期明显拉长。而再加上创新不足和疫情原因,那么在如此现状之下,其实对智能手机的出货还不能盲目乐观。
“目前手机的拉货情况并不太理想。”一位深耕于手机产业链的人士与笔者沟通时表示。
有意思的是,针对2022年手机市场现状,日前,一位业内人士与笔者沟通时也坦言,按照以往的情况来看,在新的一年中的1月份,基本上可以看到全年的订单情况,但是今年却不同。
该人士进一步补充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能看到的订单量也仅到了2022年的3月份。
换句话来说,能看到的订单量并不多。对此,笔者从供应链处获悉,这一现象的出现是手机市场原因导致,并非个例。
该业内资深人士直言,疫情的持续反弹影响经济、换机欲望的下滑以及手机目前质量的提升,导致手机的销量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手机出货。
而当外界调研机构持续看好2022年的手机市场时,一位深耕于手机产业链的人士给与了不同的看法。该人士坦言,换机需求是动力,如果产品本身无法刺激换机需求,销量就会停滞或萎缩,而手机是靠换机来冲销量。
“手机总量萎缩主要还是缺乏亮点,导致换机人数减少。”该人士进一步表示,“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就决定旧机继续再用一年。”
其实,荣耀CEO赵明针对于2022年手机市场大盘时也曾直言,2022年手机大盘增长不大现实,估计还会维持稳定或略微下滑。
当然,受手机终端市场等因素影响,供应链端也已到了颇为煎熬的阶段。一位手机产业链人士与笔者沟通时坦言,目前整个供应链端竞争已颇为激烈,以摄像头模组这一市场为例,有一线万像素的摄像头产品。
要知道一线摄像头厂商的产品主要定位在中高端市场,而在镜头这一市场,价格持续下滑,而上述等现象的出现也均从侧面印证手机产业的激烈竞争态势。对此,有业内资深人士坦言,2022年手机摄像头模组竞争会更为激烈,而小模组厂危险系数也会进一步增加,当然,手机镜头这一市场也难逃这一尴尬的处境。
总体而言,当手机总量萎缩,不光手机品牌厂商煎熬,供应商也无法置身事外,而对于手机品牌厂商亦或者供应链厂商而言,2022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因为对它们而言,2022年或是重要的一个坎,能成功的迈过去,便意味着进入下一个阶段,若失败,那么或丧失“同台竞技”的机会。
2、【芯融资】2021年EDA融资全景图,超15起事件、规模或超20亿元
集微网消息,对于我国半导体产业而言,发展EDA是一条崎岖但不可或缺的路。近年来初创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资本进场后一级市场投融资事件频繁。仅2021年,EDA领域融资事件就超过15起,超12家企业获资本青睐。
集微咨询不完全统计, 2021年,国内半导体融资事件超570起,融资规模超1100亿元。
其中,EDA赛道融资事件超15起,融资企业超12家,融资规模或超20亿元。远超2020年的超5起融资事件、超13亿元规模。
2021年,芯行纪、阿卡思、为昕科技、英诺达、培风图南、芯华章、芯和半导体、飞谱电子、智芯仿真、伴芯科技、立芯软件等EDA企业获得了融资,单次融资额最高或超4亿元。
从成立时间、地区、轮次等方面来看,2021年获融资的EDA企业中超80%成立于2019年至2021年间;超80%的企业位于上海、江苏;除战略融资外,几乎皆处于B轮以前,以Pre-A轮、A轮居多。
此外,芯行纪、芯华章、飞谱电子等多家企业在2021年度获得了数次融资。
当前,全球EDA市场呈现三家独大的局面,常年占据全球EDA市场70%以上的份额。据集微咨询(JW insights)统计显示,国内EDA市场规模在5亿美元上下,在全球EDA市场规模中占比非常小。国产化率不足10%,且竞争格局分散。
国内企业在EDA上的布局主要以点工具为主,各有所长,在全流程产品上与三巨头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近几年涌现出这么多家EDA新创公司也就不足为奇。
以上获融资的EDA企业超40%位于上海,这也很好得说明了,上海构建了EDA产业“小高地”。
当前,上海已聚集了概伦电子、华大九天、国微思尔芯、芯和半导体、立芯软件、阿卡思微电子、瞬曜电子、合见工软、伴芯科技、九霄智能等EDA公司。而在近日发布的《新时期促进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中,EDA再次被划重点,提出“实施EDA生态建设专项行动”等重要措施,将助力EDA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此外,2021年国内EDA企业迎来“IPO热潮”,概伦电子成功登陆科创板,广立微创业板IPO成功过会等。
例如,阿卡思微电子Pre-A轮融资中,投资方中包括上海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飞谱电子Pre-A轮融资中,投资方包括深创投、无锡创微投资等。
4、iOS 15.4将推新功能,戴口罩也能面部解锁,iPhone12/13系列支持
1月28日消息,苹果正在测试一项新功能,让用户能在戴口罩的情况下使用Face ID解锁手机,但支持这项功能的似乎只有iPhone12和iPhone 13系列智能手机。
知名博主布兰登·布奇(Brandon Butch)在个人社交媒体上所发布的图片显示。测试版iOS 15.4系统中会出现一个弹窗,询问用户是否想在戴口罩的时候激活面部识别功能Face ID,但这会降低安全性。这项功能的确让用户更方便,但并不支持苹果旧款设备。
弹窗表示,“iPhone可以通过识别用户眼部周围的独特特征来进行认证”,但警告称,如果用户将Face ID设置为不戴口罩,那么面部识别将更准确。
已经有用户证实,这一测试功能可以在iPhone 12上运行。有报道称,支持这一功能只有iPhone 12和iPhone 13系列智能手机,2018款iPad Pro也不支持这一功能。
知名爆料人 Jon Prosser 表示:持续已久的供应链混乱状况,或对三星 Galaxy S22 系列旗舰智能机造成更大的影响,尤其是无法同时供应三款设备。若消息靠谱,那三星应该会在 2 月 25 日(周五)当天率先开售 Galaxy S22 Ultra 旗舰型号,然后于 3 月 11 日开始向消费者发售 Galaxy S22 标准版 / S22+ 机型。
三星显然不希望推迟原定于 2 月 9 日(下周三)召开的 Galaxy Unpacked 新品发布会,同时会在当天开启新机的预定通道。
当然,Jon Prosser 的爆料也不是没有出现过失误。不过现在最大的疑问是,Galaxy S22 标准版 / S22+ 机型的供应,可否与 Galaxy S22 Ultra 旗舰机型得到同样的保障?
拍照方面,Galaxy S22 / S22+ 会采用后置三摄,包括 50MP 主摄 + 超广角副摄 + 3X 光变镜头,而 Galaxy S22 Ultra 预计会升级 1.08 亿像素主摄。
另有 120Hz 高刷屏、立体声扬声器、有线快充、无线充电、防水等特性。虽然 45W 的功率不是市面第一梯队,但它仍足以在一小时内从 0 充到 100% 。
但现在有很多家企业,正在努力实现这一场景。比如在2022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上,InWith公司宣布他们已成功开发出世界第一款具有增强现实功能的软性隐形眼镜。
InWith是一家专门从事眼科和MEMS (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的公司。InWith表示,他们为大众设计的软性电子隐形眼镜可能是观察未来元宇宙的最终方式,佩戴的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从现实世界过渡到各种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扩展现实的元宇宙世界。
在InWith的公布中,他们称自家的研究团队开创了将固体元件和电路集成到水凝胶材料中的关键技术,从而能够将相关的增强现实(AR)显示模组融入至市场主流的隐形眼镜材质中。
该公司称,这项技术可以让开发者将AR显示芯片应用到任何软性水凝胶隐形眼镜中。首批应用途径,将是由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操纵眼镜片的“可调视觉”,和与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结合互动的“增强视觉”。
在接受CNET采访时,该公司的CEO迈克·海斯称,“这些眼镜将与你的智能手机或其他外部设备配合使用,向你实时显示你周围世界的信息”。
例如在导航情景中,系统可以将智能手机的地图软件的导航信息传输到隐形眼镜,“你可以看到一些东西,比如,这条路的限速是多少?我朝哪个方向走?下一个出口在哪里?还有多少英里到达?”
CEO迈克·海斯的补充说(chui)明(xu)中,还称这种镜片的智能聚焦功能可以同时帮到老花眼和近视眼,大家都不用带多焦点眼镜了。
不过,可能是因为没拿到牌照的原因,InWith虽然展示了产品样品,但没有仔细演示具体技术。InWith计划在2022年内取得FDA的突破性设备许可,从而在不久之后将相关的隐形眼镜产品投放到市场。
积极的反响中,有人高唱“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表示即使没出货都愿意预定。
InWith并不是唯一一家做智能隐形眼镜的公司,专业眼镜设备公司中的Mojo Vision、Novartis、Innovega等,综合大公司中的谷歌、Meta、微软、索尼、三星、Qualcomm等,都在智能隐形眼镜的研究项目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与时间。
远从2002年美国能源部的研究项目,近从2013年谷歌智能眼镜带来的热潮,投放在大众消费市场的智能隐形眼镜几乎每年都有新动态,但每年都没有真正改变业界、实际风行市场的产品发售。
即使搭上了2021年开始的元宇宙热浪,什么时候智能隐形眼镜产业能繁荣如其他智能移动设备、甚至如VR头显,仍是未知数。
是的,无数种增强现实、扩展现实的应用场景,能被智能隐形眼镜极大改善。比如自行车越野运动员可以实时从AR隐形眼镜上看到地形、位置坐标、与自己的身体功能指标。
虽然有这种种好处,但技术障碍与功能定位不清,始终困扰着智能隐形眼镜的开发。
硬质巩膜镜片较坚硬,不会顺着角膜改变它的形状。制成智能隐形镜片的话,能够大大增加氧气的通过量,让泪液能充分交换。但硬质智能隐形镜片必须随每个顾客的眼球定制,客制化成本更高。
软性隐形眼镜一般由软性塑料制成,镜片较软。软性智能隐形镜片可随眼球拉伸,不消预先定制。但集成复杂元器件的难度更大,研制成本亦高。
智能隐形镜片的功能定位,让制造难关更复杂了。大部分厂商,都在“功能完备赛Iphone”和“简单耐用就好”的抉择间摇摆。
要让智能隐形镜片功能简单的话,大部分消费者会懒得重复消费,直接购买功能相同但价格更低、性能被验证的既有其他设备。
要让智能隐形镜片功能完备的话,即使靠当下已很发达的微电子技术,镜片厚度还是会厚到让用户不适。饱受困扰的Mojo Vision干脆把CPU和GPU都放在颈带模块中,隐形镜片只做个投屏。
未来很丰满,但目下很骨感,这似乎是所有VR、AR设备的共有处境。出路如何,只有慢慢摸索了。
2月1日,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敦促拜登政府填补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对中国最大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实施的出口管制的“漏洞”。
参议员们在1月31日的一封信中说,收紧控制“将填补一个重要漏洞,阻止中国使用美国技术推进其现代化计划”。
另外,路透社去年12月报道称,拜登政府尚未决定是否阻止向中芯国际出售更多美国芯片制造设备,但提出了与盟友进一步讨论的可能性。
一微半导体“一种基于TOF摄像头的障碍物识别方法、清洁机器人”专利获授权
一微半导体“一种基于TOF摄像头的障碍物识别方法、清洁机器人”专利获授权